
作品信息
发布日期 | 2024年8月 |
---|---|
预算/研发成本 | 50-100万 |
公益 | No |
行业类别 | 电商平台 |
品牌 | 京东 | JD |
作品描述
背景
当代职场人普遍面临“班味儿”困扰,亟需情绪释放出口,但传统营销活动往往难以精准捕捉这种隐性情绪需求。Z世代及年轻职场人群对“松弛感”和“情绪价值”需求显著提升,网络热梗如“发疯文学”成为情绪宣泄的主流表达方式。京东3C数码主推的办公平板新品主打“便携性”与“高效办公”,需通过场景化营销凸显其缓解“班味儿”的功能价值。
目标
品牌传播:通过情绪共鸣强化京东与职场人群的情感连接,塑造“懂打工人”的品牌形象。
产品渗透:推动办公平板新品认知度提升,抢占用户心智。
社交裂变:激发用户自发传播,实现话题破圈。
创意
地铁站互动装置:北京朝阳门站设置“发疯工牌墙”及自助工牌打印机,用户可领取2张固定文案工牌+1张DIY工牌,“林”时抱佛脚、“郭”我不背……品牌用谐音梗的形式激发收集欲与分享欲。墙上设置20个固定姓氏直接领取按钮,按下即可领取专属工牌,除此之外,更有60个额外姓氏可以在现场墙面平板中点击互动参与活动,进行工牌定制。活动期间吸引大量乘客前往排队参与,并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引发广泛讨论。
结果
京东百家姓“发疯工牌”,平均每日加送派发5000-6000张,峰值时期突破7000/日,朝阳门站活动期间线下曝光量达805,713;
微博话题#在哪儿都少点班味儿阅读量9815万+,讨论量11.7万+;小红书话题#平板去班味计划浏览量超1624万,用户自发分享工牌照片及使用场景;
高峰期最终站内暂停,调整至非高峰期进行互动。
分析
案例以“班味儿”为切口,深度绑定职场人群隐性情绪需求,借势“发疯文学”热梗,通过谐音工牌、场景化文案实现“品牌即嘴替”的共情效应,将负面情绪转化为社交货币,突破传统产品营销单向输出的局限,形成用户主动参与的裂变势能。线下依托北京地铁朝阳门站日均10万+人流场景,以“工牌墙+DIY装置”构建沉浸式体验触点,线上通过#平板去班味计划等话题引导用户生成“办公平板解压场景”UGC内容,形成“线下体验-线上传播-电商转化”完整链路,实现品效协同。